专家讲堂

Expert lecture hall

大棚土壤着“彩装”,到底什么“鬼”

我们在北方蔬菜大棚做产品推广时,经常会遇到大棚农户问自己的大棚土壤表面为什么会出现“彩装”,红的绿的白的,各式各样。

刚刚接触这个问题,也是一头雾水。但宣传推广的过程本身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,又是学习充电的过程,公司推广部农化专家给出了比较具体解释。


“红色物质”,是地面出现了“紫球藻”或一些金属离子过量产生的化合物,它的出现一般说明土壤中盐分已经很高,亮红灯了。在这样的土壤中,作物减产和发生病害,尤其是根部病害的几率很高,而且发“红”的土壤为酸性。

“绿”的我们称为“绿苔”。“绿苔”有两大喜好的环境,一是盐碱,二是潮湿。土壤盐分越高,绿苔越多,颜色越深,土壤也多呈酸性。如果棚内土壤很湿润,种植行和操作行土壤表面就会长满绿苔,长绿苔说明我们的土壤也出现问题了。

“白色物质”,是地面出现较多白色细小如盐一样的结晶颗粒,多数是我们使用肥料的残留,土壤PH值一般4-5左右。在土壤干旱时,土表就会生成一层白色物质。

土壤一旦出现上面“红白绿”三种现象,基本可以判定土壤已经发生了次生盐渍化和土壤酸化。由此会发生很多问题,如根系差,缓苗慢、根部病害、早衰、产量降低等,这些问题都与土壤状况的恶化有密切关系。


温室大棚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的原因:

(1)温室大棚内的土壤,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,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,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。

(2)温室大棚栽培,灌水次数比较频繁,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,形成板结层。大孔隙相对减少,通透性逐渐变差,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,水分蒸发后盐分便在土表及耕作层积累下来。

(3)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使用化肥过多或长期过量施肥。现在施用的化肥几乎都是溶解性较好的盐类,作物吸收余下的部分渗入地下水,大部分积累在土壤中,使土壤溶液增大,日积月累形成盐化、酸化。浇水后,随着土壤表面水分蒸发,就会把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带到土壤表面,使土壤出现“红白绿”现象。氮磷钾大量残留在土壤中,越盐化酸化,利用率越低,形成恶性循环。

(4)目前粪肥使用量过大,也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的程度。鸡粪等粪肥因其低廉的价格成为大棚基肥的首选,一亩大棚基本都在10方以上,像朝阳凌源,盘锦盘山部分棚区,达到了20-25方,并且这些粪肥大部分没有做腐熟处理,或者是腐熟不彻底,就开始进行作物移栽。粪肥中含有大量的尿素盐,腐熟以后会转成有机酸类物质。

因此,粪肥会带入大量的盐分,并使土壤酸化。另外,生物菌肥或菌剂使用量少,导致土壤中盐分降解慢。很多大棚是重茬种植,土传病害严重,不少菜农使用杀菌剂熏蒸、灌根,杀死有害菌的同时有益菌也被全部杀死,若不能及时补充有益菌,造成土壤中残留养分得不到及时分解利用,盐分累积,形成酸化。


解决措施:

(1)平衡配方施肥,避免过量施肥。蔬菜生长期施肥时要做到准确合理施肥,首先要了解自己棚内土壤的养分状况,这就需要进行土壤检测。建议菜农每2-3年进行一次土壤检测,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肥。蔬菜种类不同、生育期不同,其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也不同,施肥时应坚持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,不可施用过多或过少。改变施肥方式,使氮、磷、钾大量元素和碱性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。

(2)深耕土壤。建议菜农每1-2年用铁锹或深翻机械深翻土壤一次,或用挖土机将35厘米甚至更深的土层挖起上下倒换,然后再进行耕作,这样能使耕作深度达到30-50厘米,改善土层结构,使植物根系有更大的生长空间,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壤中的水肥条件。

(3)增加生物肥料的使用。适当减少粪肥用量,而且必须进行腐熟,加大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,有益生物菌在施入土壤中后,会在土壤中大量繁殖,起到活化、疏松土壤的作用,对改良土壤结构、增加土壤透气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。雁来红菌肥富含大量有益菌,对于长期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肥力较差,土传病害严重,烂根死棵严重区域,每亩增施雁来红系列产品,增加土壤有机质,补充土壤有益菌群,以菌制菌,促进土壤团粒机构形成,提高根系活性,防病治病。

(4)以水压盐,同时完善大棚排水系统。俗话讲“盐随水走”,因此可以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,以水压盐,把耕作层内高浓度的盐离子带走。蔬菜拔园后灌大水,可结合高温闷棚一并进行,即先打一遍地,而后灌大水,闭棚提温,此后连续大水漫灌3—4次,可大大缓解土壤盐离子过高的情况。夏季歇棚期正值雨季,大雨较多,有条件的可在歇棚期,将棚室上的棚膜撤掉,靠雨水来淋洗盐分,减轻盐渍化。